中国古代如何制茶?

发布时间:2014-06-04 17:13   作者:jgxy

  伴随着茶的产生,我国人们便有了制茶的研究。北京茶博会人员介绍,从简单的粗茶、散茶到如今多种精致工艺的茶品,我国的制茶方法一直在不断更新着。

  远古时期的中国,人们不懂制茶法,对茶叶是“煮茶汤式”烹而食之(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《唐代茶史》158页),即将鲜叶采摘后生煮羹饮。

  后来,大约在两晋南北朝至唐初,出现了将鲜叶晒干后存放、随时煮饮的简单制作方式。这便是晒青工艺的萌芽。

  到了唐宋时期,制茶主要流行“蒸青”工艺。这个时期的饮茶文化逐渐鼎盛,茶叶制造日趋精细,制茶工艺也逐渐完善。茶圣陆羽在其《茶经》“三之造”中就讲到,茶要经过“采之、蒸之、捣之、拍之、焙之、穿之、封之”等七道工序。其中,最主要的制茶工艺是“蒸之”,即蒸茶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蒸青茶。

  蒸青是将采来的细嫩芽叶,放入蒸茶桶中,再将蒸茶桶放在烧水锅中,待茶蒸到一定程度,便倒出茶叶,再来捣碎、拍压、烘干、穿连,最后封存。这是饼茶的制作工艺。蒸青工艺的出现,大大降低了茶叶的苦涩味,也去除了茶叶的青草味。

  陆羽《茶经》“六之饮”中还讲到唐代民间还“饮有粗茶、散茶、末茶、饼茶者”的习惯。

  散茶的制作工艺采用的是“炒青”或“晒青”。

  刘禹锡在《西山兰若试茶歌》诗中云:“山僧后檐茶数丛,春来映竹抽新芽。宛然为客振衣起,自傍芳丛摘鹰嘴。斯须炒成满室香,便酌沏下金沙水。”宋人朱翌在《琦觉寮杂记》卷上说“唐造茶与今不同,今采茶者得芽即蒸熟焙干,唐则旋摘旋炒”。这两者都讲到了茶叶制作的炒青工艺,整个过程是将鲜叶采摘后,在锅中用高温手工炒干,直至水分丧失。而晒青则是沿用古人最传统的方式,将采来的鲜叶直接晒干成散茶形状,便可拿来煮饮。这个习俗也一直保留在我们现在的少数民族。

  明清时期,制茶工艺出现大大改革,改蒸青为炒青,改团茶为散茶。炒青工艺在这个时候才逐渐成熟。

  罗廪《茶解》中介绍了茶叶的制作工艺:“凡炒止可一握,候铛微炙手,置茶铛中札札有声,急手炒匀。出之箕上,薄摊用扇扇冷,略加揉挼。再略炒,入文火铛焙干,色如翡翠。若出铛不扇,不免变色。”讲述了茶叶杀青、摊凉、揉捻和焙干的过程。特别是在炒青时“初用武火急炒,以发其香,然火亦不宜太烈”,炒茶时不宜久,不宜多,以保证茶叶的香味完全散发出来。明杭州人许次纾《茶疏·炒茶》中说到:“近时制法,旋摘旋焙,香色俱全,尤蕴真味。”

  炒青工艺不仅克服了蒸青工艺难以掌握的弊端,而且充分申发了茶叶原有的香味,同时还降低了制茶成本。

  蒸青、炒青的工艺,也延续在我们现在的制茶工艺中,如湖北的恩施玉露是蒸青,浙江的西湖龙井是炒青等等。

  当然,现在也出现了其他的制茶工艺,如烘青、揉捻、渥堆等工艺,只是现在更多地改用机械化的制茶方式,少了古代传统的手工化制茶。

  更好地发展茶经济、茶产业,人们总是在不断创新和改革以往的制茶方式,但中国古代人们制茶的智慧,仍值得我们效仿学习。秉承他们认真、精细、诚恳的制茶态度,这样制作出来的茶叶,才能让人们喝到好的品质。

展会一览

展出时间:
第十七届 2024年9月6-9日
广州 2024年8月23-26日
展览地点:
北京·全国农业展览馆
展览范围:
茶叶、茶具、茶家具、泡茶水、茶服、茶叶包装、茶叶机械
展览面积:
26000平米
参观方式:
凭门票参观,门票免费,需要预登记或现场登记

相关下载

招展函下载
展位图下载

联系我们

参展联系:
钱自强
13683368290
qzq@withworld.cn
参观联系:
陈晓雪
15893967902
cbhgzfw@jgexpo.net
媒体联系:
李俊杰
13381469561
ljj@withworld.cn